建设以健康为核心的医养结合中国模式
作为最早奔赴武汉、第一时间开展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指导工作的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成员之一,陈作兵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整体化、个体化康复治疗策略,并见证了康复医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抗疫斗争能够赢得胜利,是因为战术得当,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和中医传统医学多管齐下共同作用。但有关‘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构成比’研究也告诉我们,死亡患者大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陈作兵指出,这使得后疫情时代中国健康布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很多变化,其中,解决好“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健康老龄化的核心理念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2.54亿,其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现象普遍;4000多万是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1/3以上患有心理疾病。“如果不善加解决,到2050年,全国老人医疗费用将达13万亿元,这相当于2018年广东和上海GDP的总和。”陈作兵说。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教授
从目前国外经验来看,有五种比较典型的养老模式:以“老年人全包服务项目和老年人居家养老”为主的美国商业养老模式;以年金、医疗和护理保险作为支付方式的日本医疗转型养老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税收筹资体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养老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家庭和社区照料”计划。
“模式虽多,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中国健康一定要有中国特色。”陈作兵指出,“我国对养老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目前已从政策养老1.0时代、企业养老2.0时代、社区养老3.0时代步入医养结合4.0时代。构建以‘健康’为核心的医养结合中国模式正是解决健康老龄化的破局之法。”
展望未来,陈作兵认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将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为老年人群健康提供包括健康监测、居家护理、健康管理、康复辅助等环节在内的全方位支撑,所涉及到的细分产业——智能健康设备、医疗健康信息化、健康咨询、互联网诊疗、健康消费/金融等的发展又将反哺专业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养老设施设计应以回归与融入为原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讲解了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之间的本质区别。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提供的“医疗护理”不同,它以老人愉快生活为照料目的,提供的是“生活照料”,更加注重营造居家氛围。她认为,目前医养结合养老设施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525心理健康日 关爱心灵美好心情
“5.25”谐音是“我爱我”,寓意了解我、接纳自我、珍视自我...(910 )人阅读时间:2022-05-25美的医疗核酸采样工作站预留智慧化拓展接口,助力打造智慧城市
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提高“早发现”能力,国...(569 )人阅读时间:2022-05-24富春医养品牌全新升级 助推医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富春医养集团品牌升级发布会揭牌仪式5月20日,“仁爱赤诚 精...(881 )人阅读时间:2022-05-23清雷科技联合深圳市人民医院 科学助力深圳公共交通安全
5月20日是“全国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市民...(840 )人阅读时间:2022-05-23